2007,我开始关心房子。
尽管我毫不在乎,但家里人可不是这么想。他们认为,房子意味着结婚的可能,离他们抱孙子的愿望才更进一步。而要命的是,没房子,鬼才跟你结婚呢。
我觉得单身挺好,然而,也许只是自作多情:一个毕业生,工作两年,是拿不出钱买房子的。
2007,重庆出了钉子户事件。
它的背后真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,然而我对当事人有着一厢情愿的同情,没有房子,就没有了家。什么都可以让步,立足之地岂容他人随意折腾?
2006,我看了银河系漫游指南。
让我记忆深刻的不仅仅是那个忧伤的机器人,而是电影开头,政府拆迁了居民,外星文明拆迁了地球——一样道貌岸然的原因:为了修一条从“更高角度”看来必要的“高速公路”。如果投票,即使按所谓民主手法,一个人很容易被否决掉,一群人也一样。如子说写过:一个村子里有一百户人家。某年村里计划修建一条大路穿过村子,所需费用由村民平均摊派。道路设计共有甲乙两个方案,甲方案比乙方案省百分之三十的费用,但是实施甲方案的话就得拆了某几个村民的房子。甲乙两个方案大家争执不下,于是,有人说要公平的话就得少数服从多数,于是投票以大比数通过了甲方案。甲方案实施了……第二年,村子里要修个大蓄水池,又有甲乙两个方案……有时候民主权利并不一定能保障经济利益。是这样。
1998年,我在上高中。
我家以现在看来低廉的价格,在小县城买了一套房子。我爸妈现在还住在那儿,物业差,设施差。但现在,如果那个住了那么多年的房子,再出售,不但不会贬值,反而升值。房价已经被炒得过热,热到普通老百姓要穷尽一生,为一个生活环境所奋斗。而当人还住山洞的时候,他们尚无此担忧。我们是在进步么?子说写过:房价是越来越贵了,可是普通建筑工人的工资并不高,原材料生产工人的工资并不高,物业工人的工资并不高,房地产创造的利润,都上哪儿去了呢?
1992年,我在上小学。
我们家住在学校的家属院,家家户户都是单位的房子,格局一样,装修类似,家具大同小异。我们一群小伙伴,每天兴高采烈的玩耍、串门,从这家到那家,乐此不疲。我们没有听说过防盗门、猫眼、物业、保安。
那时候,我们都很向往,2000年。
说明:子说尝试参与话题广告,频率不会超过每月两篇。如果您不希望在子说看到此类文章,请留言表示,我们将尊重读者意见。
3 条评论:
2007我最关心的房地产问题
http://www.gsyzsf.com.cn/blog/view.asp?id=147
传说中的沙发!!写得不错
可怜,现在的人为了房子,苦
发表评论